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意见》和省委“兴辽英才计划”,充分发挥沈阳在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部署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打造集聚高水平人才的创新平台和发展生态,实现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人才智力支持作用,市人社局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深入实施“兴沈英才计划”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若干政策措施》。5月5日,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兴沈英才计划”新闻发布会将于5月6日召开,届时将对政策亮点进行详细介绍。
“兴沈英才计划”吸收了省“兴辽英才计划”及外省市先进经验做法,在保留“人才新政3.0版”优点基础上,完善了政策盲区、补齐了政策短板。主要内容重点围绕以下四个方面:
突出产业发展需要
精准有效实施“兴沈英才计划”
●聚焦引育创新创业团队,面向“带土移植”,推行“团队 项目”模式,支持各类团队来沈开展技术攻关或创办科技型企业。
●聚焦战略科学家等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企业家、工程师、技能人才(盛京工匠)、青年人才以及振兴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等给予支持,大力加强各支人才队伍建设。
●千方百计提高以高校毕业生为代表的后备人才留沈率,进一步优化普惠性支持政策,积极在工作、生活、发展等方面营造涵养青年人才的良好生态。
突出创新驱动
把引平台引机构作为集聚人才主攻方向
充分发挥平台集聚人才优势,下大力气打造支持创新平台、产才融合平台等六类平台,为建设国家级人才集聚平台提供支撑。在各级各类平台建设中,分层次给予支持,全面建强各级平台。紧盯新兴产业,重点打造新型研发平台,支持组建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
突出激发人才活力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破除“四唯”倾向,在人才认定上让企业唱主角,构建“企业认可、市场评价、政府支持”的人才认定新模式,让企业自主认定科技创新人才,强化企业承载创新人才主体地位。聚焦放权授权,持续扩大市属高校、院所等用人主体在足球推荐网的人才招聘等方面的自主权,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将柔性引才与本地人才同等对待,加快引进科技人才来沈创新创业,实现人才不为我有、但为我用。
优化服务保障
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
更加注重以风景、人文、时尚为元素打造青年友好型街区,以平台、环境、新经济为重点建设人才成长型城市,营造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打造高层次人才综合服务平台,深化“一网通办”改革,切实用贴心的服务、高效的政务留住人才。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在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暖心举措,切实让人才在沈阳安心、安身、安业。树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鲜明导向,对潜心科研的人才给予充分信任,用心用情用力满足人才所需,让越来越多的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向往沈阳、扎根沈阳、圆梦沈阳。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