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日前,沈阳市委办公室发布了《沈阳市青少年发展“十四五”规划》,内容包括求学、就业、创业、婚姻等多方面内容,全面覆盖6至35周岁青少年人群,并提出了具体目标。该规划提出,到2025年,沈阳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取得新突破,青年友好型街区建设取得实效,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
新增公办幼儿园100所
公办学位2.5万个
规划提出,要科学配置教育资源。有序推动编制学前教育设施布局规划、中小学校布局规划、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教育信息化专项规划,以科学规划为引领,确保教育资源标准化供给。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优先满足基本需要,建设、购置教学和学生生活急需的基本设备和设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均衡配置教师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实施“县管校聘”师资队伍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教师资源在区域内统一调配。到2025年,新增公办幼儿园100所、公办学位2.5万个;推进残疾儿童少年15年免费教育全覆盖、入学率达到97%以上。
中小学生近视率每年下降0.5%以上
在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方面,规划提出在学校教育中强化体质健康指标的硬约束。深化“体教融合”工程,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保证中小学生校内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体育运动技能,构建市、区县(市)、社会三级相互衔接的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推动足球、冰雪活动进校园。
同时,加大儿童青少年近视和肥胖预防控制力度,实施沈阳市中小学“光环境”提升工程,中小学生近视率每年下降0.5%以上。在城乡社区建设更多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设施和场所,逐步配备充足的体育器材,方便青少年就近开展健身运动。鼓励和支持青少年体育类社会组织发展,带动更多青少年培养体育兴趣和爱好。
创建100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在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方面,规划提出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提高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支持各级各类青少年专业心理辅导机构和社会组织建设,大力培养青少年心理辅导专业人才。加强正面引导,加大沈阳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建设和推广力度。在高校、中学和职业学校普遍设置心理健康辅导咨询室,高校按不低于1:4000的比例配备从事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的专业教师。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到2024年5月,创建100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每年提供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15万个
在加强青年就业服务方面,规划提出完善“互联网 公共就业服务”功能,建设“数字就业”服务平台,打造“沈阳业市”。每年提供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15万个,开发青年基层公共服务岗位800个。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推进青年大学生引领创业,支持大中专毕业生成为创业生力军。实施青年就业见习计划。对就业困难青年提供就业援助,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就业。创新就业信息服务方式方法,注重运用互联网技术打造适合青年特点的就业服务模式。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为毕业生提供职业指导、就业信息、就业见习、就业帮扶等服务。开展青年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订单、定向和定岗式培训,对农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等新生代农民工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为有创业意愿的青年农民工提供创业培训。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刘宏伟
实习生 赵子铭 摄影记者 孙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