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市两会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工业和制造业,对新一年度沈阳工业经济发展进行了系统安排部署,发出了沈阳加快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中心的最强音。1月12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沈阳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文哲表示,“作为工业经济的主管部门,我们备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张文哲表示,市两会吹响了沈阳工业振兴发展的冲锋号,擘画了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接下来,全市工信系统要迅速展开行动,以“争”的勇气、“抢”的劲头、“拼”的姿态、“实”的作风,全面贯彻落实市两会精神,奋力推动沈阳工业率先振兴,为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打头阵、当先锋。
过去一年,全市工信系统齐心协力,顶住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工业经济实现稳中有进,发展的活力与韧性进一步增强。沈阳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逆势增长30%,在国家先进制造业百强市评选中晋位25强,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获批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工业互联网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实现了东北地区“零”的突破。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全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也是“强工业”的奋战之年,推进先进制造业取得新突破是重中之重。
推进先进制造业取得突破,沈阳要舍我其谁“争”,要“抓建链、壮规模”。手拿图谱、手握清单、强链补链、靶向招商,推动龙头企业倍增发展,打造一批“千亿产业、百亿企业”。力争“八大重点产业链”产值突破8000亿元,带动产值百亿元企业达到5户、50亿元以上亿元企业达到10户,新培育亿元以上企业40户、规模以上企业200户、专精特新企业100户。
全力以赴“冲”,要“抓项目、促投资”。把推进项目作为“头号工程”,盯手续、促开工、助建设,全力组织好1000个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抓好99个项目竣工投产,抓实100个亿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212个重大工程项目,工业投资突破600亿元。
敢于亮剑“拼”,要“抓转型、调结构”。实施数字化转型裂变工程,全面开展规上企业和中小企业赋智赋能行动,推进100个智能升级、100个数字化场景应用,规上中小企业数字化评估诊断覆盖率超过30%;建成5g基站3.7万个,“5g 工业互联网”等场景累计突破1000个。加快“两业融合”发展步伐,以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为牵引,打造东北地区唯一的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培育更多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和服务型制造示范。
抓铁有痕“实”,要“抓园区、建生态”。启动建设沈飞航空配套产业园、华为数字机器人产业园等一批新园区,园区数量达到“12 24”;优化“一园区一基金一银行一政策”的园区生态,推进26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开放共享,提升“一园区一基金一银行”金融服务水平,带动园区投资突破150亿元,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达40%。
兼顾长远“干”,要“抓创新、强基础”。谋划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壮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规模,推动20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市场化应用,加速121个“六基再造”项目产业化突破,补齐40项产业链短板,夯实先进制造业发展基础。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