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国家税务总局沈阳市税务局召开2023年全市税务工作会议。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税务工作会议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22年税收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税收工作,深入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2023年工作。
会议提出,2023年,全市税务系统将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六大体系”“六大能力”4.0版和辽宁省税务局“15566”规划的具体行动,聚焦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围绕沈阳“一中心、五示范”建设目标,以“提质增效年”为主题,以“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为抓手,精准服务“12 1”条赛道,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沈阳在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中挑大梁担大任、当先锋作表率贡献更多税务力量。
2022年,基础建设年——
税收服务社会发展大局作用不断彰显
2022年,全市税务系统按照“三年三步走”发展规划,结合“基础建设年”工作主题,应变克难,承压前行,交上了一份饱含责任担当、浸透辛勤汗水的优异答卷。
落实减税降费激活力
按照“快退、狠打、严查、外督、长宣”要求,顶格实施政策,创新落实举措,精准宣传辅导,严防落实风险,累计释放政策红利超230亿元,惠及21万户市场主体,工作经验在全国税务系统宣讲。
依法组织收入强财力
严守组织收入原则,全年组织税费收入1910.5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122.7亿元,社保费收入564.9亿元,非税收入222.9亿元。
聚焦沈阳大局添动力
紧跟地方党委政府关注热点,开展“税电指数”等系列分析,报送87篇分析报告。率先出台3方面17条助力复工复产举措,帮助沈阳生物医药行业建链补链,服务“专精特新”和科技创新企业,支持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惠帮企”做法在全市231期简报中刊登220期。
深化征管改革增效力
推动成立全市税收征管改革领导小组,认真完成73项规定动作、12项自选动作。持续优化服务,打造“超级前台”,设立“不满意、请找我”专岗专线,升级“税事通”工作室功能,3项服务举措被省政府推广。加强协税护税,提出促进环保税征管质效建议,成立全省首家警税合成作战中心,探索建立“办地合作”新模式。
2023年,提质增效年——
以税收现代化服务沈阳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沈阳市税务局将结合“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向全市税务系统各单位各部门下发任务分解表,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把“施工图”转化为“实景图”,以税务现代化服务沈阳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建强政治机关
推动党建引领提质增效
强化理论武装。持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领导干部轮训、全员理论教育等各类学习活动。
深化党的建设。落实总局党建工作规范,坚持党建和税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形成党建与业务相融互促的良好态势。主动融入地方党建大局,坚持践行“两邻”理念,持续开展“党派我来的”温暖行动,积极展示税务风采。
坚持严的基调。建立监督台账,实行全周期管理,确保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决策部署在沈阳税务系统落实落地。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落实“六位一体”全面从严治党新格局各项任务。
发挥职能作用
推动服务大局提质增效
融入全市发展战略。持续开展发票数据分析,丰富经济运行数据框架,推出更多的分析精品。聚焦沈阳重大发展战略,深挖数据内涵,为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聚焦全市八大产业链建设和重大项目建设,以税收角度支持重点产业发展。
加强组织收入工作。树立“税费并重”理念,加大征管力度,全力以赴抓收入、促增长。完善重点税源监控体系。开展收入运行情况分析,做好统筹安排。
落实税费优惠政策。精准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支持政策,助力企业纾困发展。统筹政策落实和组织收入工作,深入研判各项政策对税收的影响,增强工作前瞻性。
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纳税服务提质增效
推动营商环境升级。确保国家营商环境测评进入前20名、纳税人满意度调查进入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将提高纳税人满意度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加强对纳税服务工作的跟踪问效。
加快纳税服务创新。持续压减纳税缴费次数和时间,加快推广“多税合一”申报改革、个人存量房交易开放电子发票功能等12项创新经验。构建“大导服 智能前台 高效中台 协同后台”新型办税缴费服务模式,推动服务向精细化、智能化转型。
做优税费服务举措。认真落实总局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和《全省税务系统税费服务质效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要求,确保各项服务举措落实落细。启动实施大企业税收遵从合作备忘录谈签工作,丰富大企业税收个性化服务内涵。继续升级“税事通”工作室,拓展语音或远程视频辅导、拓展“三方通话”等功能,开设“疑难问题处理专区”,及时解决疑难问题。强化纳税人权益保护。
坚持依法治税
推动税费治理提质增效
规范税收执法方式。抓好重大税务案件审理,深入落实“三项制度”,组织开展案卷评查。强化执法信息经验共享,提升税务执法水平。强化内控机制建设,防范和化解税务执法风险。
提高税收监管能力。强化增值税、所得税、消费税等各税种管理,聚焦出口退税、土地增值税清算、现金税费征缴等重点领域,建立日常监管和风险防范体系。深化大企业税费监控试点。深入研究重点行业和新型业态,建立与行业主管部门“协同共治”机制,提升行业监管水平。
增强税务稽查质效。落实“信用 风险”新型监管机制,重拳打击骗取留抵退税、出口退税等违法行为。强化“办地合作”,发挥“税警协作”效能,做好联合办案、提前介入、信息交换等工作。
深化征管改革
推动管理水平提质增效
聚焦改革任务落实。及时制定全市税务系统后三年改革细化方案。全面落实总局进一步健全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新格局意见,加快工作探索,争取走进全国第一方阵。
提升税收征管水平。做好“金税四期”上线各项准备。推动沈阳都市圈“1 6 1”税收征管服务一体化。提升基础税源信息登记准确性。面向纳税人开放会计软件接入渠道和标准。
加大数据应用力度。发挥税收大数据中心作用,推进税费数据应用与税务执法、服务、监管的融合联动。建强用好沈阳税务大数据可视化平台,打造沈阳税务信息化品牌。深挖税收大数据的“金山银库”,打造数据应用产品(场景)交付中心。
用心用情带队
推动队伍建设提质增效
推进领导班子建设。抓好领导班子思想建设,优化班子结构,开展优秀干部调研,继续做好储备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
优化青年干部培养。大力推进“青工程”建设,选用一批优秀年轻干部,确保走在全省前列。关心关爱青年干部成长成才,建立赛场赛马机制,搭建展示平台。
激发干事创业活力。稳妥推进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试点。强化数字人事新“1 9”制度体系落实,实现个人绩效指标差异化考核。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刘洋
通讯员 王悦
“为国聚财为民收税”沈阳税务砥砺十年
●全市税务系统依法依规组织税费收入,十年累计贡献地方财力超5700亿元,在沈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占比逐年升高,厚植了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血脉之源。
●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累计释放政策红利超660亿元,帮助各类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有效助力了“六稳”“六保”大局。
●连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累计配套出台的便企利民举措超出总局清单近百项,税费业务事项精减50%,报送资料压减80%,195个办税缴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纳税时间整体压缩85%。
●大力推进“非接触式”办税,233个涉税事项实现“全程网上办”,网上申报率达99%以上,工作经验被国务院发文推广1次,被省政府发文推广9次,服务做法被市政府复制推广35项。
●坚持自主创新,税收征管档案电子化、沈阳税务可视化平台、税收大数据处理中心等品牌渐次推出,以数治税能力明显增强,智慧税务建设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