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邱菊)记者5月17日从市民政局了解到,为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日前,沈阳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沈阳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个案会商制度(试行)》(以下简称《个案会商制度》)和《沈阳市民政系统密切接触未成年人岗位工作人员入职查询制度》(以下简称《入职查询制度》)。
《个案会商制度》遵循依法行政、公平公正、属地管理、各司其职、未成年人利益优先原则,建立了“一门受理、协同处置”个案帮扶模式,努力通过个案会商机制实现解决个案、规范类案、善后处置、舆情引导的积极效果。据介绍,个案会商启动情形主要包括:因校园欺凌、家庭监护缺失(监护不当)、困境儿童就医就学等问题,承办部门职责范围内无法解决,需要多部门协同解决的事项;在个案办理过程中遇到政策法规性疑难问题;可能造成恶劣影响的情形等。
《入职查询制度》系全省首个民政系统涉未成年人岗位入职查询制度,旨在加强对民政系统密切接触未成年人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预防利用职业便利实施涉未成年人犯罪。查询对象包括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市儿童福利院、各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查询范围是涉未成年人性犯罪。市民政局、市人民检察院将展开密切合作,近期将对3023名民政系统密切接触未成年人岗位工作人员犯罪信息开展一次集中查询,此后,实行定期查询制度,对新入职的人员每季度查询一次。《入职查询制度》能够切实做到关口前移、预防预警、实时监控、应对有效,推动健全预防、打击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长效机制,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