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上访问“浮生若梦六事休”页面
最初认识浮生,是从他的文字开始的,在“阅读圈”之前报道过的“芯能量”微信公众号里。
2022年,“芯能量”推出了一档评述类栏目“浮遇侃书”,浮生是新栏目的策划、播音、主持人兼文字。类似访谈的形式,对文学、影视以及一些时下热点展开讨论。
在《离优秀的作品近一点离所谓的明星远一点》中,浮生和搭档山芋君以受某些劣迹艺人影响导致下架的影视作品为切入点,聊那些不理智的追星现象,并引用名家关于追星的话直抒胸臆:“希望他们(明星)能成为一个鼓励你的目标。”
“浮生”:当up主最初是因为好玩、解压
在《由爱伦·坡开启的恐怖文学史》里,毕业于辽大中文系的浮生又与搭档从文学史角度出发,从爱伦·坡聊到洛夫克拉夫,又聊到了史蒂芬·金;从读者信仰聊到科学文明再到现实主义,分析恐怖文学是如何一步步“侵入”我们体内,让我们欲罢不能的。
思路深刻、逻辑缜密、评述完整,这档以音频与文字相结合的新栏目虽然刚起步,却一下子就吸引住了记者的目光。而后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又了解到,射手座的浮生还是b站“浮生若梦六事休”的up主,其制作的配音视频基本保持在10万 的阅读量。一期关于《盗墓笔记》的个人见解,还在“稻米”(《盗梦笔记》的粉丝自诩)圈里激起不小的震动。浮生给自己的定位则是:不会配音的小说写手不是好的b站up主;在写手里声音比较好听的,在配音区里最会写文的。从目前已推出的作品来看,这倒是实至名归的。
浮生当然是艺名,古人有云“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浮生若梦,对于一个出生于1999年的文艺男青年来说,多少有种少年老成的既视感。关于名字,浮生这样阐释:“真实的世界是浮生,小说里的世界也是浮生,都是浮生若梦,人生百态。”浮生喜欢“哈利·波特”,从10岁起便对《盗墓笔记》爱不释手,“你觉得那些情节是假的,可它们又是那么逼真,可再逼真却又只能存在于它们所在的宇宙里,就像梦一样。”相比于现实世界,浮生有时会觉得那些艺术创造出的世界反而更真实。
浮生做up主,最初是因为好玩。高考冲刺那年,刷视频成了他给自己寻觅的独特解压方式。每天完成学习计划后,在睡前的半个小时登b站、刷视频。被重新配音的影视剧、各种混剪“猴子遇到嬛嬛”的“拉郎配”,浮生有种闯入新世界的感觉,“不只是画面,还有故事梗概,虽然颠覆你的认知,却让你觉得好有道理,意想不到的‘丝滑’。”
专职之余,关注家乡城市、寻找人生答案
2021年,大学毕业后,浮生从看客成为跃跃欲试的发布者、成为“台词粉碎机”的一员,契机有些出人意料,被一部以《盗墓笔记》为原型,小成本、小制作、由“糊咖”组成的网剧《终极笔记》感动到了,“之前那么多大投资、大制作的作品,都没有拍出的还原度和感觉,《终极笔记》却异军突起般奇迹地实现了。”浮生推出的第一期内容,更多的是来自原著粉的吐槽,把心中多年积压的委屈倾泻而出,“当时有特别特别多想说的话,不吐不快。”让浮生没想到的是,经过一夜的发酵,那部时长20分50秒的“从原著外貌描写出发四版吴邪的外形 演技”个人看法,在b站上火了。“第二天下午我登录网站时吓了一跳,私信有‘999 ’条,弹幕盖满了屏幕。”浮生一直回复到次日凌晨3时。后来,浮生又推出了一系列围绕《盗墓笔记》、“哈利·波特”等ip的视频剪辑、配音评述,口碑都很不错。
如今已毕业的浮生成为专职up主,每周持续推出内容,与粉丝保持着良好的黏性和互动,写小说、开专栏是他做视频之外坚持的喜好。未来,他打算做一些与城市有关的视频内容,写一些家乡特色的小说,在另一个维度播洒阳光、寻找人生答案。
曾有亲朋劝他去找份世俗眼中的更“正经”工作,浮生说,他不想“30死了,80岁埋”,他会一直以创作至上,遵从本心,不负余生不负己。文/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