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市委民族工作会议召开。靳军摄
5月29日,市民族和宗教局举办“盛京红石榴·中华民族一家亲”志愿者服务队工作推进会。靳军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年初以来,市民族和宗教局以“中华民族一家亲”为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取得一定成效。
深化创建内涵
努力打造多个创建工作阵地
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创建工作的根本遵循、核心任务、评价标准,不断深化创建工作内涵。深入开展创建“七进”活动,逐步打造创建进社区、进机关、进乡镇、进学校、进企业、进宗教活动场所、进连队等各级各类典型。今年5月,翔宇中学、铁西区教育局、沈河区南塔街道溪林社区被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和实践基地建设,与沈阳师范大学签订合作意向,成立我市第一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开展我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搭建理论研究、服务决策、学术创新的校府合作平台;在沈河区回民社区成立全市第一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以宣传教育、志愿服务、法律援助、扶贫帮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五个阵地为抓手,全面推进创建工作实体化。
丰富创建形式
多措并举提升创建工作水平
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同民族文化发展传承、共同体教育、乡村振兴等工作相结合,不断丰富方式和载体。制定发布《沈阳市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方案》,每年投入3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非遗传承基地建设和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建设非遗展馆、展区,打造沈阳民族文化品牌。会同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深入持久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确定19所示范学校和10所试点学校,建立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深化“手牵手·共成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课堂等主题活动,丰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学校新方式。与辽宁广播电视集团联合启动“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乡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项目”,对民族乡村村民进行短视频制作课程培训,宣传推广民族乡村农副产品和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助力乡村振兴,丰富创建进乡镇新载体。
创新工作方法
不断推动创建工作提质增效
坚持把创建工作作为推动沈阳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广泛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创建。今年年初以来,组织各区县(市)、民族社团和外来少数民族群众成立15支“盛京红石榴·中华民族一家亲”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开展民族政策宣讲、民族文化传承、法律咨询等志愿服务,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体化。特别是全市疫情防控期间,700余人深入一线参与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在各个岗位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展现出各族群众团结一心的良好风貌,并带动更多的群众自发参与志愿服务,在共同抗击疫情中更加牢固地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