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区实施七项重点行动

2024年智慧路网实现全域全覆盖 建成5g基站3500个-足球推荐网

争创国家先进制造示范区 力争三年进入全国工业百强区第一集团

来源: 2022-10-13 05:22

  到2024年,大东区智慧路网实现全域全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建成5g基站3500个……10月12日,在“聚焦目标定位勇当振兴先锋”系列新闻发布会(大东区专场)上,大东区公布了“争创国家先进制造示范区,力争三年进入全国工业百强区第一集团”的七项重点行动。

  实施汽车产业质量双升行动

  大东区将加快实施华晨宝马大东工厂、上通北盛扩建和生产线改造,2023年底前完成宝马x3、2024年完成别克gl8等优势车型升级换代。引进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到2024年,汽车整车产值突破2300亿元;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到2024年,规上零部件企业数量达到75户,零部件产值突破300亿元;布局智能网联产业。加快华为rsu路端设备本地化生产,建设智能网联车载终端生产基地。到2024年,智慧路网实现全域全覆盖。

  实施多元产业体系构建行动

  大东区发展壮大航空航天产业。实现图南精密部件、长之琳机匣部件等重大项目落地。全力支持沈阳真空研究所和中之杰流体控制系统等企业在钛合金真空炉、航空复合材料加工、先进电动缸等关键产品技术上取得突破,形成一批支撑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首台套”重大装备,打造区域发展特色优势。到2024年,相关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

  此外,大东区在提质升级新兴服务业和培训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方面也提出了新目标。到2024年,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50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实施科技创新能级提升行动

  大东区高标准布局科创空间。围绕东湖片区开发建设,大力实施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应用。聚焦新型器官药物、细胞药物、新型rna疫苗等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将北大营打造成以生物医疗为核心的科创共享先导区。依托沈阳大学科技园、中韩科技园,重点发展微纳技术、数字赋能及量子通信相关应用产业。大力培育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产业,打造科大讯飞沈阳产业加速中心、中科城市数字经济产业园、香江国际科创中心等创新孵化平台。到2024年,r&d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1%,各类创新创业载体突破30个。此外,大东区进一步完善科技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到2024年,全区市场主体数量突破10万户。

  实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行动

  大东区将加快建立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依托华晨宝马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带动区内配套企业实施绿色伙伴供应商管理,积极创建绿色工厂。发挥绿色制造服务平台的支撑作用,提升绿色制造专业化、市场化公共服务能力。到2024年,建成30个国家级绿色制造体系,建成1个近零碳园区、1个低碳产业和n个低碳入驻企业,有力推动工业碳达峰先导区建设。

  实施数智大东引擎提速行动

  大东区将着力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每年滚动实施智能升级项目12个、建成智能工厂2个、数字化车间5个。推动企业数字赋能增效。到2024年,依托华为云平台打造50个典型上云应用场景,累计上云企业突破100家。深入推进数字产业发展。到2024年,建成5g基站3500个、应用场景10类,规上软件业企业突破10家。

  实施三生融合协同发展行动

  大东区将重点发展4个产业园区。其中,华晨宝马汽车产业配套园(b园),建成后预计新增年产值100亿元;联东u谷大东国际研创园建成后入园企业预计新增年产值50亿元;拜澳泰克生命产业园建成后预计新增年营收50亿元;汽车创智城建成后预计新增年营收15亿元。

  同时重点规划建设汽车城服务产业片区,策划实施“城市大脑”数据中心、“智慧湾”商务中心、汽车文化体育中心、未来科创中心等引擎项目;实施全域城市更新。首批谋划了东中街万泉片区、汽车城智慧示范片区、文官绿色工业片区、汽车城智能网联片区、北大营片区共5个城市更新片区。同时,实施七二四火工区搬迁,腾出产业发展储备用地,强化产业空间保障。

  实施示范跃升支撑保障行动

  大东区还将通过强化组织保障,提供政策支持,引育重点人才等措施实施示范跃升支撑保障行动。深入实施“未来之路”先行者计划,集成配套各项支持奖励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兴沈英才计划”,加大“高精尖缺”人才引育力度;兴建虎石台大街东地块、龙湖云璟、中海汇德里等20万平3540间的人才公寓,并在二、三环之间谋划建设三甲综合性医院,确保各类人才能够安心创新创业。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刘宏伟

编辑:xw03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沈阳网官方微信(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