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领同学们成立学习小组,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知识竞赛;一边组建学习型社团,每天通过视频学习华为人工智能框架技术……这是沈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2020级人工智能专业的记登国同学近期的日常。
12月11日,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从沈阳大学了解到,近年来,沈阳大学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强校地、校企合作,大力培育应用型人才。记登国就是沈阳大学与华为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后申报的人工智能专业第一届学生。
3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服务沈阳产业转型
为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满足地方经济发展人才需求,沈阳大学坚持“落地”培养人才,打通人才培养对接地方需求的“最后一公里”。沈阳大学成立了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新松现代产业学院)、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轨道交通学院等3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服务沈阳产业转型,进一步发挥产业学院智囊团、创新源、人才库作用。建立了“北方重工”班、“沈阳地铁”班、“沈阳联通”班等13个以企业命名的班,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路径,打造学生实践实训平台,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实现高校毕业生与地方企业无缝对接,从而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为企业提供稳定的人才来源。
沈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院长陈良生教授介绍,学院是辽宁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由人工智能、通信工程和物联网工程等信息技术领域三大专业构成。2021年以来,华为产业链专家为学生开展了线上实习实训,深受学生的追捧。2022年,多名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实现了在华为产业链的沈阳企业就业。
科技助力振兴智库服务辽沈
10年来,沈阳大学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深入发展咨政研究,开展基础教育培训,充分发挥高校人才科技优势,为辽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沈阳大学依托区域污染环境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环境学院,成立碳中和技术与政策研究所,并组织经济学院、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和科技创新研究院,通过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整合优势资源,组建优质团队,发挥省市政策研究专家智库等特色优势,深入碳中和领域科学研究,为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体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依托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学院研究基础和人才优势,成立生物入侵研究中心,利用独创技术构建高质研发平台,促进成果转化;依托信息工程学院“范立南智慧物联网劳模创新工作室”、辽宁省物联网信息集成专业技术创新中心,搭建物联网智慧农业大棚示范基地等智能助农平台。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科技与智库服务能力显著增强,采用多种方式与著名科学家、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等国字号研究院所以及省内知名企业开展交流与合作;与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等开展校所校企校院校地协同创新合作,累计承担横向科研项目300余项。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丁宁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