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仁心仁术的应用型医学人才-足球推荐网

——来自沈阳医学院蹲点现场的报道

来源: 2022-12-16 05:31

  12月14日,在沈阳医学院(以下简称沈医),记者听到了接踵而至的喜讯,感受到沈医高质量育人的累累硕果——在刚刚结束的东北三省临床实践教学联盟教师讲课大赛中,三名参加决赛的临床教师斩获双金一铜,沈医成绩排名超越省内同类医学院校;在辽宁省本科大学生护理技能竞赛中,沈医以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个人最佳成绩勇折团体和个人“双桂”;获得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技术应用大赛一、二、三等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近三年来,沈医始终聚焦党建引领、聚心立德树人、聚集高端人才、聚拢办学资源、聚力服务城市,以奋进之笔,高起点、高标准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聚焦立德树人 聚力服务城市

  沈医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初心,共组织2万余人次师生志愿者参与沈城志愿服务,累计志愿服务学时达2.3万小时,着力培养以德为先、仁心仁术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全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带来了沈医生源质量和就业质量的双提升。在云会议室,学院党委书记陶庆才、校长任甫双挂帅、架“云”梯,亲自调度,访企拓岗,畅通线上线下双途径,打出招生就业“组合拳”。沈医连续三年在辽本科分数线超出省控线100分以上,物理类分数线连续两年在全省高校中位列第12位。

  今年,1522家单位为沈医毕业生提供了64596个高质量就业岗位,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位于省内医学院校前列。

  聚集高端人才 聚拢办学资源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创建高水平、有特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医科大学目标统领下,沈医以特色二级学院建设为牵引,以高标准附属医院体系建设为龙头,以人才第一资源和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为关键,正在加速驶入乘势而上、聚势而强的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记者在树人国际学院看到,首任院长、在国际国内享有盛名的内窥镜专家、亚太ercp联盟主席麻树人教授及其团队,正在整合“两中心、四体系”——即消化内镜教学培训中心、消化病理研究培训中心和校内计划教学体系、援外涉外教育体系、社会技能培训体系、学科临床培训体系,着力创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辐射东北的高水平育人基地。近三年,沈医相继成立全国首个培养全日制本科医养结合人才的医养健康产业学院,填补省内空白的全科医学院医学信息工程学院和中医药学院等7个特色二级学院,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的国际学院有望成为沈城对外交流的新地标、新窗口。

  实施“博士倍增”计划,沈医选留优秀博士146名,成功引进长江学者等知名专家学者,博士占比达到54%,居于省内高校前列。依托人才资源的注入,沈医逐渐形成了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个省重点实验室-9个市重点实验室-1个市共建学会-2个科普基地互为支撑的高水平科研平台体系,正在全力推进省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1.2万平方米的科学实验中心建设。学院师生累计在顶级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中国科学院二区等sci期刊发表论文82篇。

  顺应人民健康福祉所需,沈医擘画高质量大学附属医院体系。按照“服务沈阳、普惠辽宁、辐射东北、影响全国”的目标定位,规划落实了“一院五区”战略发展格局。“一院”即“辽宁省退役军人总医院”。“五区”中,以于洪院区为高地,正在装修附属消化病医院,是填补国内空白的第一家消化病领域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围绕沈北院区发展特色,正在装修的附属北汤康复医院,将建成省内最大的医养结合康复诊疗中心和全国医养结合示范中心。

  ▶记者手记

  科学把握办学治校的前进坐标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沈医坚持以“服务需求”为导向,努力担当“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创新支撑”的时代使命,科学把握办学治校的前进坐标,擘画了新时代沈医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蹄疾步稳,发展迅猛,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再创新伟业、续写新辉煌。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封葑

编辑:xw03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沈阳网官方微信(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