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茬香葱亩产5000斤左右,第二茬香菜亩产约2000斤,共赚40余万元,第三茬白菜又迎来了大丰收,通过一地三茬,80亩地净收入达到了70万元。如今,刘征的“一地三茬菜”成了街坊邻里聊天的“焦点”。为了这个目标,他曾恶补种植技术、土地知识,经过多方考察、多次试验,终于在利用土地资源上取得了突破,探索创建了一地三茬高效种植模式。返乡大学生——90后小伙刘征在种菜致富路上成了带头人,为新民市姚堡乡增收开了个好头!
一地三茬高效种植
返乡大学生刘征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一块地种三茬菜,我家的80亩地保底比种植玉米多赚20万元,明年我带着大家一起种,在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新民市姚堡乡腰四家子村90后小伙刘征对村民说。他是新民市姚堡乡培养的致富带头人之一。在新民市乡两级的政策支持下,他恶补种植技术、土地知识,经过多方考察、多次试验,终于在利用土地资源上取得突破,探索创建了一地三茬的高效种植模式。为了让村里人跟着自己一起干,他用自家地作试验田,第一茬香葱亩产5000斤左右,第二茬香菜亩产约2000斤,共赚40余万元。今年10月15日,刘征的第三茬白菜迎来了大丰收。通过一地三茬高效种植,80亩地净收入达到了70万元。
“刘家小子不得了啊,为我们村增收开了个好头。”短短一夏,刘征和“一地三茬菜”成了街坊邻里聊天的“焦点”。每到收获的时节,很多打工者要在他家地里干上几天,在用工最多的时候,刘征雇了60余人,给本村的剩余劳动力提供了便利的就业条件,引领乡亲走上了一条新的致富路。
种蔬菜赚到了钱 他尝到了收获的甜头
1991年出生的刘征,起初以种植传统玉米为主。2016年养了两台收割机赚钱补贴家用,但是因地少收入不高,于是他和姐姐一起当起了菜贩子。在贩菜的过程中,由于接触农户较多、接触的蔬菜品种较多,头脑灵活的刘征便将每样菜的种植时间及收获时间牢记于心,并用自家的地种起了蔬菜。
他虽然有基础的种植常识,但由于年轻不懂技术,也赔过钱,后来经过询问长辈、寻求技术专家支持,解决了技术不足的问题,种植经验慢慢增加了。家乡的路修好了,外地收菜的商贩也愿意过来了,资源越来越多,菜也能够卖出去了。
真正让他下定决心开始种菜,是在2019年。当年蔬菜的行情比较好,他赚到钱了,也尝到了收获的甜头,他更有信心干好这件事。2021年他又租了一部分地种起了菜,由于租地成本较高,种植香菜周期较短,收获后地又空出来了。刘征开始思考,怎样才能高效地利用土地呢?最后,他想到了一块地种三茬菜。
有效的种植带来了收益。2022年他开始了大面积种植。今年收获颇丰,净收入达到了70万元,家里的新房也盖起来了,乡村振兴的路子彻底走起来了。从一块地种一茬菜到一块地种三茬菜,刘征表示:“接下来我要在不损害土地层次的基础上,探索一地四茬菜的种植模式。”
新民市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 已培育112名“田秀才”
刘征现象并非“独苗”。近年来,新民市以返乡大学生为抓手,不断深化人才引育工作,鼓励引导在外乡贤、原籍大学生以及优秀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兴业。新民市始终坚持多元主体、分工配合,结合产业特色和农民需求,开展多形式、有针对性的培训。组建47名农业技术人才和22位农业教授组成的“专家智囊团”,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2021年,指导培训1.6万人次。并结合实际创立新民市人才服务协会及行业分会,创建“新民人才”网络阵地,建立乡村人才服务站39个,实现农村全域“线上 线下”人才服务全覆盖。
新民市通过建机制、优环境、落政策、创机会等有效措施,积极鼓励引导培育原籍大学生回乡创业兴业,截至目前,已培育112名“田秀才”,并评选树立一批创新创业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为乡村振兴发展做出贡献。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李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