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抗战文化力量 塑造沈阳英雄城市精神-足球推荐网

来源: 2022-10-25 06:19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张文魁摄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

  北大营旧址陈列馆。

  □张红李斌

  沈阳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百年党史在沈阳留下了非常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涌现出无数保家卫国的英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峥嵘岁月里英雄的沈阳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结出城市深厚的英雄底蕴与红色文化,其中,最鲜明、最悲壮也最具标志性的当属抗战文化。历史上,抗战文化塑造了沈阳铁血丹心、气壮山河的英雄城市形象。今天,我们依旧需要深入挖掘抗战文化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讲好沈阳抗战故事,打造沈阳抗战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标识,从而以昂扬的斗志和不懈的奋进传承抗战基因,赓续抗战精神,在奋力推动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的新征程中再创新辉煌。

  历史维度

  打响抗日“第一枪”

  最先举起中国人民抗战旗帜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抗日战争75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就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这是对辽宁特别是对沈阳抗战首发作用最权威,也是最真实的评价与界定。沈阳作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全程参与、见证并诠释了整个抗战,其所历经的时间跨度最长、所处的环境条件最艰苦、所面临的内外局势最复杂。从九一八事变开始,英雄的沈阳人民奋起抗争,最先举起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旗帜,向全国人民发出抗日救亡的时代最强音。14年的沈阳抗战呈现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的诸多“第一”:九一八事变后的沈阳军民抗争是人民抗日战争的开始,它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当晚,东北军部分官兵,在北大营突围中打响了武装抗日的第一枪。同一时刻,沈阳城的警察部队与日军展开激烈巷战。此后,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和间接领导下,沈阳人民奋起抗争、救亡图存,抗日烽火燃遍了辽沈大地。因此,从这一意义上看,有专家主张应把九一八事变改称为“九一八抗战”才更恰当。1931年9月19日,事变第二天,驻地沈阳的中共满洲省委率先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果断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号召广大民众奋起抗击外来侵略,明确指出要组建抗日武装力量,坚决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去。这篇《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是中国共产党吹响抗战号角的第一篇战斗檄文,表明共产党人不畏强敌抗战到底的决心。从此,中国共产党高高举起了抗日旗帜,领导、组织、推动和支持着辽沈地区的各种抗日斗争活动,团结带领东北人民不畏强暴、共赴国难。1931年12月,中共奉天特委成立,直接参与和领导了辽沈地区的抗日斗争。从沈阳新民姚堡乡的第一支抗日武装“东北国民救国军”开始,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和声援下,“东北抗日义勇军”由沈阳遍及东北全境,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在此基础上,1936年中国共产党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在物质严重匮乏、环境极其恶劣的极端形势下,抗联将士们与日军进行了顽强的游击战,彰显出东北人民捍卫民族尊严、誓死守护家园的爱国情怀,为中国抗战做出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尤其七七事变之前的六年里,以沈阳为代表的东北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为打击日伪殖民统治、牵制日军南下、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抗日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相当大的牺牲,谱写出一曲曲悲壮的铁血战歌。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6日沈阳光复。1956年6月9日,新中国特别军事法庭在沈阳开庭,对在押的36名日本战犯进行公开审判。这次审判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真正意义上的结束。可见,由此积淀出沈阳深厚的抗战文化底蕴,凝练成沈阳精神的红色基因底色,深深镌刻进沈阳人民的血脉之中,铸造出沈阳人奋发图强、勠力前行的英雄魂魄,成为今天奋力推动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的内生动力与精神支撑。

  文化维度

  沈阳抗战文化是英雄城市红色文化突出标识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内驱动力,当代城市竞争越来越凸显出文化的实力与效能。辽沈地区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在跌宕起伏的百年历程中,辽宁留有大量的革命遗址、革命活动纪念地等红色文化资源,其数目十分庞大。2021年3月公布的《辽宁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第一批)》收录了辽宁现有的65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据统计,目前辽宁省共有782处红色文化遗址,其中,占比最高的当属抗战时期的遗址,多达178处,在沈阳就分布有13处。现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北大营旧址陈列馆、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以及沈阳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陈列馆等场馆,都已经成为沈阳独一无二的抗战文化标签,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与重大的教育意义。另外沈阳抗战中涌现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更是沈阳英雄城市的骄傲。九一八事变后,无论是沈阳“九君子”冒着生命危险揭露日军侵华真相的外交活动,还是东北流亡力量组织的“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救亡运动;无论是中共满洲省委直接领导的群众反日公开斗争活动,还是在奉天第一监狱和隐蔽战线中展开的抗战行动;无论是艺术界的抗日文艺创作,还是产业工人普通百姓的反抗斗争;沈阳的广大民众与各界爱国人士纷纷投身到艰苦卓绝的抗日洪流中,充分展示出英雄的沈阳人民不屈不挠、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民族气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唯有以史为鉴,方能开拓未来。沈阳人民抗日斗争以其鲜明的高度自觉性、百炼成钢的坚韧性和艰苦卓绝的斗争性彰显出沈阳抗战文化最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最深沉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在日寇铁蹄踏破山河,国家处于风雨飘摇,民族危亡之际所迸发出民族觉醒的强劲力量,这种力量凝练出沈阳抗战文化的独特内涵与突出标识,成为深深镌刻在沈阳根脉中的历史符号与时代标签,沈阳抗战文化以无可比拟的完整性、标志性、独特性,成为沈阳最显著的历史文化标识,并以其最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最深沉的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沈阳城市的血脉与基因当中。因此科学总结提炼沈阳抗战文化背后蕴含的民族精神、民族意识、国家治理的红色基因密码,有意识地深度挖掘抗日战争中发生在沈阳的重要历史节点事件,创造性地塑造沈阳明晰的抗战文化标志,对于强化红色文化坐标导向,凝聚抗战红色文化认知共识,提升沈阳英雄城市形象的意义重大,也有利于让越来越多的人领略体验沈阳抗战红色文化魅力,提升沈阳城市文化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吸引力以及号召力、聚合力。

  现实维度

  抗战精神是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前行动力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有什么样的精神,就能产生什么样的力量。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就是尊重我们内在的精神坚守,就是蓄积社会文明进步的能量与动力。

  首先,要讲好沈阳抗战故事,积极发挥其思政育人价值和文化引领作用。苦难辉煌的历史,既是清醒剂也是营养剂,讲好沈阳抗战故事有利于鉴往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阐释和主题教育活动,使全国各族人民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牢记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建立的伟大功勋,牢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在抗日战争14年的艰苦岁月里,辽沈地区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抗战文化资源。一个个英雄志士毁家纾难、精忠报国,为国家独立人民幸福抛头颅、洒热血,书写出雄伟磅礴、荡气回肠的英雄事迹,值得后世子孙铭记于心。要大力宣传沈阳抗战的这些英雄事迹和英雄人物,梳理、提炼和归纳、总结出沈阳抗战文化内含的精神实质与沈阳元素,让伟大抗战精神薪火相传,使抗战精神成为今天沈阳精神的根基与精髓,从而积极发挥其思政育人价值和文化引领作用,通过宣传沈阳抗战故事让抗战文化成为沈阳新时代振兴发展的强劲动力和助推器。

  其次,要将抗战精神转化为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前行动力。沈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中国成立后,沈阳成为我国重要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被誉为“共和国装备部”,有“共和国工业长子”的美誉。但是今天沈阳老工业基地遇到经济转型压力增大、创新驱动力不足的新挑战,改革发展任重道远。因此,沈阳要在不进则退、不强则弱的竞争中赢得优势,继续承担起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领头羊”重任,必须坚持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学习抗战英雄的身上所展现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以及百折不挠的必胜信念,从中汲取力量、吸收智慧,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同心协力,勇闯改革发展道路上的重重关隘;必须激发抗战文化在提升沈阳文化软实力中的强劲动力与超高效能,用好、用足、用活、用实沈阳抗战红色资源,让静态的历史文化“活”起来、“动”起来、“热”起来;必须提升沈阳抗战文化价值,把沈阳雄厚的抗战文化转化成鲜活生动的现实生产力,打造出具有沈阳抗战英雄特点的红色文化品牌。

  【作者为沈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为“沈阳英雄城市塑造专项研究课题”(yxcs2022-02-03)、2021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2021gxdj-zd047)、“教育部2020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课题”(20jdszk043)的研究成果。】

编辑:xw03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沈阳网官方微信(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