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海英)12月24日,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暨推进高校产学研合作专题工作会议召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新伟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吕志成主持会议。
会议审议了《沈阳市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工作方案》,听取了沈北科教融合园建设情况汇报。东北大学、辽宁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化工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沈阳工程学院等高校负责人围绕大学科技园建设、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分别发言。
王新伟强调,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着眼推动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切实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依托高校这个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着力把大学科技园打造成为新兴产业策源地、动能转换新高地、协同创新首选地、青年人才聚集地,营造人才敢为、人才能为、人才有为的创新生态,为沈阳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强劲动力。
王新伟强调,要充分发挥高校科创优势,全力支持高校争先进位,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不断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和人才集聚能力,当好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要全面加强科创空间统筹布局,推动大学科技园纳入高校发展整体规划、融入沈阳“一城一园三区多组团”科创空间规划、衔接20个产业链发展规划,坚持以“三生”融合理念推动大学科技园建设,完善研发服务平台、生产性服务平台、生活性服务平台,让更多优秀人才向往沈阳、扎根沈阳、圆梦沈阳。要提升大学科技园能级和竞争力,强化特色发展,打造学科特色鲜明、技术优势明显、创新要素集聚的高水平创新载体,推动大学科技园进位升级;强化改革创新,推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政策创新、模式创新,全面激发内生动力和活力;强化专业服务,健全知识产权、专利、法律、检验检测、认证和技术转移等研发服务体系,搭建创业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实习实训基地等产业创新服务平台,组建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服务团队,完善人才公寓等生活服务设施;强化金融支持,积极引入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产业投资等基金,满足园内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需求,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强化开放协同,推动头部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研发中心,鼓励高校研发平台建立分支机构,常态化开展路演活动;强化政策保障,对获批的国家和省级大学科技园、备案认定的市级大学科技园,以及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中试基地等,给予最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全面落实市级人才认定自主权等人才政策,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制度环境。要形成校地合作的共建合力,组建工作专班,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抓紧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健全动态管理、定期评价、激励奖励机制,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推进实施。
吕志成在主持时说,要坚持规划引领,将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全市科创组团建设统一起来,打造环高校科创区,有力推动产城融合、产教融合。要链接创新资源,推动高校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引导龙头企业与高校专家团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建创新联合体或联合实验室,联动争取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在园区布局。要促进成果转化,聚焦提高“三率”,引导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孵化与区域特色产业联动发展,与头部企业配套园区、特色工业园区互促互融。要赋能创新创业,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体系,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在沈就业创业。要汇聚工作合力,研究出台实打实的支持政策,打造高品质的配套设施和服务环境。
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市领导李军、刘克武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