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家台村 党建引领 走出富民强村新路-足球推荐网

□刘文茜

来源: 2022-10-26 05:50

  10月25日,沈阳防锈包装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党员先锋队积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加班加点进行生产作业,为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李浩摄

  辽中区潘家堡镇于家台村曾是出了名的党建弱、经济穷、治理差的“软弱涣散村”。2016年村“两委”换届后,村党总支书记佟亮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团结实干,用一年时间摘掉了“软弱涣散村”的帽子,用三年时间摘掉了“负债村”的帽子,用五年时间打造了一张沈阳基层党建的品牌,扛起了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招牌。

  减负节流补漏洞

  于家台村村级债务制约了村里集体经济发展,影响了村级有效发挥服务功能,削弱了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对此,于家台村积极找准病根、对症下药,采取切实措施,有效控减村级债务。

  佟亮刚接手村里的工作,就面临着账面上待清还的400余万元债务。“我上任第一天,就有人来要债。”在这种情况下,他上任后开展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减负节流,进一步压缩和规范集体经济的支出项目,调整和优化村集体经济的支出结构。他首先将村里的垃圾处理等杂活承包下来自己完成,通过终止合同清退了村里的雇工;随后将村里的办公电话办理停机保号,自掏腰包给村干部补电话费;同时,还整合办公资源,实行集中办公,以节省其余空置办公室的空调、用电等费用。通过这些节约措施,村里一年至少节约开支十多万元。而佟亮在上任的头两年时间里,一分报酬都没领过。

  债务重组卸包袱

  “新官要理旧账”,就要及时履行民主程序,同债权人积极协商,讲明村里困难,分析利害关系,争取债权人直接减免部分债务。此外,还要采取有效措施发挥村集体资产的作用,对发包或租赁期限已满的经济合同,及时组织重新签订,并根据物价水平对发包租赁费标准合理上浮,通过公开竞标发包,最大限度地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化债资金。

  面对剩余可利用的村集体资产少而过往积累的外债多的情况,于家台村从清理账务管理混乱做起,区分债务成因,有针对性地化解历史债务。按照这个思路,于家台村强势收回被侵占的河滩地近千亩,创新集体经济收益征收机制,通过竞拍的方式重新以合理价格发包鱼塘500余亩,一次性收回租金400多万元,使村集体有了稳定的收入渠道。同时重整债务,通过挨家谈判,商讨出债权人同意的新的债务偿还方式,通过重新审核认定,核销、减免债务近200万元。

  投身创业共富强

  解决村级债务问题的根本在于增强村集体的造血功能,需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的发展路径。从内部资源禀赋的角度来看,村集体需要做好资产清查工作,充分挖掘资源禀赋潜力、发挥比较优势,拓宽增收渠道。从外部资源利用的情况来看,村集体需要积极利用自身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争取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和资金扶持,进而推动可持续发展。

  2017年,村党总支注册了“于台”商标,启动集体创业,带领全村80多名青年入股,共同创办起“于家台印象服务有限公司”。公司经营项目小到代收水电费、电话费,大到农产品深加工、蔬菜产品交易,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盈利170余万元。而在创办之初,大家就决定将企业利润的30%作为村集体收益。2021年,于家台村年集体收入已达150万元。

  如今的于家台村已经成为闻名辽沈的鱼米之乡、果蔬之乡、番茄小镇,生产规模化、市场网络化等优势使全村拥有注册商标4个,绿色食品认证2个。村里农业基础完善,设施发达,村屯环境整洁优美,村内道路、农田作业路等硬化率100%,主要道路两侧绿树成荫,村内和设施农业区实现监控全覆盖。2020年全村总产值达到1.2亿元,人均收入达2.3万元。

  (作者单位:沈阳市委党校)

编辑:xw10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沈阳网官方微信(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