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全市经济发展吹响了冲锋号,发出了动员令。铁西区将紧紧咬定‘全力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的核心区、力争沈阳经开区三年进入国家级经开区第一方阵、当好沈阳实现万千亿目标的主力军’三大目标,切实以‘新时代、新铁西’的更大担当和作为,在沈阳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全省作出‘五个示范’中,展现非常之为、作出特别贡献。”12月30日,中共铁西区委书记、沈阳经开区(中德园)党工委书记郭忠孝接受本报专访时说。
在项目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大力引育投资体量大、产业层次高、牵动力强的高质量项目,强力推进宝马全新动力电池、亿纬锂能新能源动力电池“双百亿”大项目开工建设,推进沈鼓往复机、远大压缩机等重点工业项目投产达产,力争谋划亿元以上项目450个,落地、签约各240个,开复工360个。
在工业率先振兴上取得新突破。坚持产业立区不动摇,实施工业倍增计划,着力构建“14231”产业体系,围绕6条重点产业链,夯实链长制,加快建设6个头部企业配套产业园和2个特色产业园,推动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新能源、数字经济等五大产业集群加速壮大,全力打造世界级汽车生产基地、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全国工业互联网新高地,当好沈阳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中心的“发动机”。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
在打造中欧合作新标杆上取得新突破。发挥中德园对外开放“桥头堡”作用,抢抓德国及欧洲产业转移机遇,推动贺利氏、苏尔赫、慕贝尔等驻区德企拓展板块、增资扩产。依托离岸创新中心积极对接德国商会、协会、企业、研发机构,发挥中德高端装备制造创新委员会、中德企业国际创新孵化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作用,力争引进欧洲企业20家以上、新落地项目100个,常态化开展“德国铁西日”“德企沈阳行”等经贸交流活动,完善国际社区、国际学校、国际公园、国际医院等配套设施,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
在引育壮大新动能上取得新突破。提升科教资源服务发展能力,支持工业大学建设创新港、化工大学建强科技园,与东北大学国家级前沿科学中心共建技术创新中心,加快沈阳·中关村“一中心、一基地、一园区、多组团”建设,扩大创新平台“国家队”规模,完善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推动微控新能源等成长为独角兽企业,搭建“2 4 1”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加快建设高端人才公寓和科学家花园,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更多体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大国重器”,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同时,统筹推进制度性创新、绿色低碳发展、高品质城乡建设、弘扬工业文化、增进民生福祉、统筹发展和安全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铁西区将切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和干劲,抓发展、谋突破、促振兴,统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高品质城乡建设等实现新突破,努力在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叶青